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694篇诗词
访菊
秋色澹欲入,携筇访山菊。林幽山径迂,香气散松竹。
坐石良欣然,毋劳更仆仆。世人爱见花,见花徒悦目。
悦目曾几时,鲜美限宵夙。荣枯何苦知,春温而秋肃。
我亦随化迁,馀龄信幽独。物理返自然,神智空攒簇。
飕飕朔风起,万景沉山谷。举头寒月西,晶晶照茅屋。
伦宪明文学入山赋赠
几载音书意渺茫,翩翩今喜到山房。相看水乳多生旧,若问因缘后话长。
万里江山非远近,一灵明昧岂荒唐。君家兄弟多高谊,三径随时到不妨。
莫厌贫十二首 其十二
徬徨守先训,焉敢欺后昆。此世无是非,同异徒相因。
吾道流为名,久已丧厥真。性澹时愈乖,安得不长贫。
孤踪岂足尚,黔娄乃无邻。矫俗非夙志,维当尊所闻。
偃鼠腹易满,促弦无缓音。去去勿复道,终焉从予心。
柬南雄太守李廷标
回思十载雄州事,轩冕麻衣去住心。寒暑不侵松鹤羽,溪山长隔岭云音。
一枝深树翔初集,满腹洪流饮已深。两地月明知共照,乘风聊寄白头吟。
乐辞
世人重颜色,颜色如秋兰。兰气随风散,兰花开后残。
眼见花开尽,香散秋风寒。独坐观荣瘁,流泉空潺潺。
此意难为言,人外君自看。枯骸旧颜色,旧人今不识。
新人即旧人,恩怨岂当忆。
袁特丘送澹归入山
破寺寻僧又五年,香花重见昔人贤。壁间高韵迟投老,槽厂行人欲解禅。
谷口白云何处入,溪流黄叶旧时缘。通玄顶上应无憾,满目河山只偶然。
与方楼冈学士谈千山旧事
廿年人事不堪论,把臂犹怜意气存。且尽金山深夜话,欲招宋玉一春魂。
河山万里谁同调,雨雪千峰自闭门。身世悠悠成旷劫,每因芳草念王孙。
春日李司寇惠诗及粟却酬
风雨潇潇春正深,落花流水共谁吟。青山不到人间眼,白首偏怜世外心。
饱读新词能永日,饥餐脱粟卧长林。懒残未必无知己,怪石苍松岂自今。
诏复滨海迁民故业三首 其二
官府唯闻复故基,荒凉田舍欲何为。馀生便是承恩日,后死弥深设虑时。
已分辞根同败叶,却因回律惜残枝。夜塘寂寂春虫切,雨过疏篱带湿炊。
五歌
暖处难逢寒处多,几生魂梦付藤罗。花光长老曾摹此,何似亲从庾岭过。
复生松四首 其一
太薇夙植岁寒心,移覆祇园大树阴。不向人间轻一死,鸾溪桥北早成林。
春日登山门石阁
懒步峰头曾几日,凭高又见草芊芊。画中山鸟啼无数,梦里春花开正妍。
上界窗临江岸远,下方人望石楼前。风烟满目谁为主,已觉身随云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