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694篇诗词

远游二首 其一

少年事远游,不识远游难。望望向河北,北风吹我颜。

飘飖鸿雁群,衔芦度秦关。翱翔南浦云,潜鳞沉巨川。

贪饵喷馀沫,复见随竹竿。敛迹逝嵚厓,虎豹号林寒。

往来无人踪,狐兔多伤残。黄谷奋羽翼,常忧金丸弹。

作客三十年,年年摧肺肝。备知远游苦,徒嗟头鬓斑。

世无羡门子,不如蚤回还。

十灰

木落烟深孤雁哀,南枝憔悴北枝催。从来春色应无住,空自撩人花绕台。

刘莘叟携其子二人孙四人入山有诗见赠而韵四出予即依其格答之盖诗取见情不必区区也

别驾刘莘老,遥来看老僧。言真无巧拙,情至少逢迎。

话我似弥勒,谁当辨浊清。多携孙若子,相视笑亭亭。

喜谢伯子司农入山

历落交游三十年,秋风相见海潮边。频经祸乱君能老,暂阅穷愁诗亦传。

黄土终归当世士,绿萝深绕几生缘。萧萧古木寒山静,胜事空知晚更怜。

丹霞诗十二首 其一 初入丹霞

壁立崔嵬透一关,不携楖栗跨千山。空中风起石梁隐,足下云生鸟道顽。

长老峰高终古在,天然岩待此时还。群峦尽在霜烟里,夜月横江万木寒。

不忧死四首 其三

吾病不忧死,本愿终不移。修供从今始,龙天鉴在兹。

八齐

山寒石瘦暮云低,一道晴光混不齐。万古鸿濛自今日,何年开落到西溪。

孤松鹤立烟霞老,野渡舟横樵舍迷。我亦危危人影外,凌风台上笑相携。

南雄陆太守同阖郡诸宰官招入华林

宰官招我下重关,楖栗横肩自去还。爱听三车迟近院,曾先五马入深山。

风流况有宗雷并,云外偏宜皎贯閒。愿见久忘朱户贵,麻衣高座鬓毛斑。

舟抵南安二首 其二

又是何年度此关,白鹇见我往来难。江流渔火风烟邈,去国还山天地宽。

守道不教心膂易,待时真畏夕阳残。谬膺师席终无二,俯仰乾坤指急湍。

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 其一

世无转轮王,赡部有四主。人主南面尊,上下中规矩。

象主清心累,声教流东土。刑名所勿逮,可以翼周鲁。

贞淫通三世,功高于伯禹。生当仁义邦,复饮五天乳。

一苇从西航,儿孙安足数。努力同斯人,毋宁负前古。

老子

精一而既邈,三代朴以漓。尚闻周柱史,眷言守中规。

无欲妙常净,有欲覈所依。浮游浴玄虚,神物无相违。

久久返自然,颛致之循持。古者垂衣裳,百姓冥是非。

运替文质殊,一揆成两岐。仲尼叹犹龙,理穷拙言辞。

今日为长年,长年其糠秕。大圣不可作,斯道犹近之。

咏史十二首 其三

天子起稼穑,卖谷布兵弩。谨厚亦复为,子弟乃安堵。

美髯刘将军,大敌猛如虎。三千乘锐奔,百万成尘土。

雷雨溢滍川,溺死安足数。功成失伯兄,引过不敢语。

三辅喜东迎,汉官今复睹。晨夜趣南辕,几为传吏虏。

兼行犯雪霜,惶惑不知所。冰合滹沱河,乃有白衣父。

邯郸拔其城,焚谤安行伍。萧王推赤心,铜马获真主。

短兵接高厈,突骑胡相距。南郭千秋亭,正位顺群伫。

大宝归仁人,万灵赖依怙。抚我谁当仇,元吉自天祐。

大道曲

谁著紫罗襦,据床弹琵琶。意在市中人,声声到日斜。

系马垂杨下,停车傍酒家。曲调岂关手,闻音多叹嗟。

将军笑不言,彼此争奈何。年年春日媚,日日门前花。

相识不相识,满目空尘沙。悠悠大道间,古树临长河。

紫芝歌

高山高可极,深谷深可至。中有四皓者,采芝避秦始。

作歌以忘年,蒲轮安足致。富贵良多忧,贫贱乃肆志。

天下而既定,汉高徵不出。亡匿曾几时,竟为孝惠侍。

古今竞相传,皆仰留侯智。青松与白云,商山今尚在。

衰柳二首 其二

早知寒至傲秋风,月落山堂影已空。赤体每怜松柏苦,春来依旧拂墙东。

页次:(23/113)
<< < 22 23 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