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694篇诗词

九日悼梁同庵

吴山越水共茫茫,会尽因缘亦自伤。半榻寒灯风雨旧,一帘秋色梦魂长。

故乡望断空千里,折柬开残但八行。旷劫不忘师弟子,只今无奈菊花香。

十日再登峰顶

珍重茱萸露一杯,与君今日更登台。秋光未尽看如此,少长相携笑几回。

林木亦同人事改,江山不共雁声哀。休心阅世还怜我,潦倒长松薄暮堆。

西樵写怀十首 其八

觅得茅庵奉老亲,玉泉清冽映松筠。试茶暂过石桥北,步月遥看菊径新。

睦叟无鞋应愧母,隐峰有妹足閒身。乱离法乐饶天乐,好共人间识旧因。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其五十六

尽言黄独美,难得白云横。岂是一生事,都酬旷劫情。

钟敲霜叶落,雁叫碧潭惊。不了目前意,空怜道者名。

夏日书怀

云里无家何处归,平生踪迹尚依依。休心阅世机常钝,拙算投林愿亦违。

入梦青山一榻稳,逢人丹荔半餐肥。乱离不作终朝计,潦倒浓阴暂解衣。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其二十八

目前生意满,到处野情疏。藤挂偷梨鼠,苔沉入涧鱼。

农夫忙播种,稚子懒观书。旷大劫来事,悠然见太初。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其八十六

谁信子期死,伯牙仍鼓琴。从来无覆处,岂敢贵希音。

住久识山性,听多知水心。晨宵欣独往,林下莫沉吟。

寄端州文社诸公

端州有莲社,闻欲入丹山。思见宗雷久,方惭慧远閒。

临风裁素札,对月待春关。须忆身前后,茫茫去住间。

秋雁二首 其二

溪关非所计,芦苇是生涯。自顾寒云影,谁怜明月怀。

一泓秋水怯,几字晓天排。南北空沙渚,飞鸣成独谐。

梅花落

梅花良可持,翻惜花落时。花在霜中好,花在霜中老。

开落趁春寒,不识春外草。青青松柏枝,常为斧斤恼。

延促终归尽,寻香苦不蚤。莫忧落时无,但看开时皎。

物理岂长荣,春光人见少。百卉望不及,寂寞寒山道。

陇西行

世岂无贤才,识寡昧所从。遂令当路子,低昂槃涧中。

自昔重华氏,畎亩行将终。吕望钓渭川,八十守固穷。

苟无唐与周,高栖竟乔松。许由藉神尧,千载景遐风。

隐显恒因人,名实无异同。贤圣不逢时,形迹如飘蓬。

揽辔遍中野,所见多樵农。

咏史十二首 其五

治世耻言功,拨乱难为德。周公安足类,国史从来直。

考古至隋终,掩卷长太息。江都不可留,群盗势孔亟。

神速趣关中,柴师会渭北。贤谋揖军日,一见如旧识。

骁雄摄英主,不疑怀敬德。大业率由谁,而乃论嫡立。

功薄图自固,嫌忌反成侧。人事上应天,秦分太白出。

骑虎竟何从,六月之四日。诸子尚复有,哽咽终无及。

泽被在天下,万世悲其质。贫贱无伤心,崇高多险仄。

勿生帝王家,此语堪涕泣。

十四寒

严威生大漠,万甲拥云寒。何处刀砧急,朦胧向夕攒。

咏镜示诸子二首 其一

面目分明不是他,光辉常满隐朝霞。当台影落无人处,夜半流莺到碧纱。

二冬

凭轩迢望欲携筇,濯濯江山千里从。白尽不曾誇素色,晴来犹自覆青松。

暖消石室一杯茗,寒入峰林几夜钟。试问重裘驴背上,护生堤畔肯从容。

页次:(101/113)
<< < 100 101 1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