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全部文章
  3. 穿越千年,许仙与白娘子因这个信物私定终身……

穿越千年,许仙与白娘子因这个信物私定终身……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戴望舒的一首《雨巷》,把多少读者拉进了如梦似幻的烟雨小巷中,江南的雨一下就是一季,久不见日,便把那点儿哀愁越积越深,然而只肖在雨中瞥到一把装饰素雅的油纸伞,仿佛连绵的雨丝便沾染了几分古韵,心情也自然而然舒畅起来。

在中国,油纸伞由来已久。相传,伞最早是由工匠大师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的。千年前的春秋末期,鲁班经常在野外工作,有时会碰到雨天,云氏为了能让丈夫在雨天也能行走自如,便想出用细竹条撑起一块兽皮的方式来遮雨,这个雨具不仅能够挡雨,而且能够收放自如,逐渐被推广开来,到了东汉时期,纸张被蔡伦发明,就有人试着把绵纸糊在伞面上,再涂上桐油来防水,这就是早期的油纸伞了。

刚刚新生的油纸伞,它的用途非常简单,就是为人们遮风避雨,伞面上一般都是白净的,家家户户人手一把,是居家必备的工具。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文人墨客们渐渐发现,伞面如同扇面一般,空间非常大,是个作画的好地方,于是他们开始尝试在伞面上展示自己的才艺。伞面之上,有的喜绘“花开富贵”的优雅大气,也有的钟爱“青山修竹”的高洁志趣,而更由于伞的特殊造型,工匠们还往往将伞放进颜料中,模仿染布的方法,晕染出水墨的层次感,伞一撑开,就好像一牡丹怒放。

慢慢地,如此精致的油纸伞,也演变成了文人话本传奇里的重要道具,最有名的当属许仙借给白娘子的那把伞,断桥边的一段旷世情缘,让这小小的油纸伞氤氲着无限的浪漫情怀。北宋词人欧阳修的《渔家傲》中,一句“青凉伞上微微雨”,也让人陷在美好的雨中伞下,一把普通的伞在文人的笔下熠熠生辉,照亮的却是今人无限神往的眼眸。

油纸伞除了是日常用品和工艺品之外,它还是古代嫁娶婚俗礼仪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媒婆会用红色油纸伞遮着新娘用来避邪。旧时台湾和福建地区的客家人在举行婚嫁时,不仅需要聘金与嫁妆,还必须准备一把寓意深厚的油纸伞,"纸"与"子"谐音,有"早生贵子"之意,"伞"字包含5个人字,寓意"多子多孙"。而油纸伞的伞轴意取中空正直,无私无邪。圆形的伞面则取其"圆满"之兆,象征婚姻圆满成就;另外送伞陪嫁亦有表示用来避风防雨、驱恶避邪之意。

而在瑶族百姓中,油纸伞则是一种订婚的信物。订婚当日,男方的媒公携带一把红油纸伞到女方家,进屋时将伞放在堂屋神龛上,待女方取下伞,若女方有意结亲,便会将各色花布和以丝线所扎好的12个三角形的布球吊在纸伞的伞骨上并将伞收拢,伞的边缘现出一寸多长的彩须。双方约好之后,媒公再将系有彩须的油纸伞带回男方家,以作为定情的信物,以此表示订亲仪式的成功,如若男女双方情感破裂离婚,则男方需将彩色丝线布球退还女方。

婚丧是人们传统意义上必不可少的两项重大的仪式,在婚俗上油纸伞充当着重要的吉祥物,让它显得那般俏皮可爱;而在葬礼上,油纸伞也有它特殊的用途。客家人初次埋葬死者时不立墓碑也不起茔,而是在"二次拾骨葬"时,再举行隆重的改葬仪式。决定改葬时,焚香祭奠之后掘墓开棺,并在油纸伞的遮盖下捡拾遗骨,再用山茶油将遗骨拭擦干净,之后再将先人遗骨重新隆重安葬。聚居于云南的傣族人则相信伞可以引领死者到天堂,因此也会把油纸伞当作陪葬的必需品。

在唐朝时期,油纸伞也逐渐传入了东亚的其他国家,今天我们依旧可以在日本的歌舞伎表演中,看到那装饰华丽的油纸伞,艺伎们莲步轻启、盈盈回眸,无不借助油纸伞来为自己增添几分妩媚之感,毫无疑问的是,油纸伞已经成为艺伎文化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但略有不同的是,艺伎们所持有的伞,往往会在上面绘制大幅的浮世绘相关的图案,充满着日本古代民族特色,这一点,在中国本土的油纸伞上是很难看到的。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油纸伞,大多数都是工艺品,在杭州大运河畔的中国伞博物馆中,便可以看到几百年的油纸伞工艺,以及五彩缤纷的油纸伞,论把艺术和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方式,没有什么比油纸伞更贴切了。

原创声明

该内容为本站原创,著作权归本站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本站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