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 272篇诗词

寄江上僧

江寺期终老,清香讲次焚。

月怜秋后见,潮爱夜深闻。

古木青阴合,残云静片分。

相怀未能去,来雁又成群。

书慈光塔

灵骨未藏三十载,我来收得葬孤山。

此中起塔不在大,已有高名垂世间。

与僻偏饶分,苍苍称静吟。

闲阶经雨遍,峭壁度秋深。

色冷分禽迹,痕幽入树阴。

衡门终岁在,车马绝相侵。

怀友人

忆向荒原别,残阳雪霁初。

几宵成去梦,经闰绝来书。

处世慵难减,眠云癖未除。

幽怀向谁说,昨夜对蟾蜍。

读韩文诗

女娲链五石,能补青天缺。

共工触不周,能令地维绝。

杨孟既云没,儒风几残灭。

妖辞惑常听,淫文蠹石说。

南朝尚徐庾,唐兴重卢骆。

雕篆斗呈巧,仁义咸遗落。

王霸道不明,烟花心所托。

文不可终否,天山韩吏部。

叱伪俾归真,鞭今使复古。

异端维既绝,儒宗缺皆补。

高文七百篇,炳若日月悬。

力扶姬孔道,手持文章权。

来者知尊儒,孰不由兹焉。

我生好古风,服读长洒蒙。

何必唐一经,文道方可崇。

偶作

急急西落日,浩浩东去波。

日落波不停,浮生能几何。

青云身未上,白发头已多。

金印未佩腰,道路成蹉跎。

一朝忽得志,顿忘贫贱事。

八珍食方丈,华毂驾天驷。

民瘼无术医,贪狠有心恣。

无何触天网,祸淫谅不爽。

馀殃及子孙,岂祇身长往。

寄语求名士,得志莫如此。

不善宜先知,行道慎莫止。

仁恕及苍生,忠贞辅天子。

好爵终自縻,盛烈垂千祀。

西日与东流,任彼催寒暑。

须知君子人,身死名不死。

山中寻羽客不遇

杖蔾寻隐迹,重叠过林泉。

花暖幽禽语,堂空瑞兽眠。

润松寒有韵,茶烂冷无烟。

知在何峰顶,高谈会列仙。

试笔

城市居无分,山林住有缘。

语惭甘似荠,道贵直如弦。

兀兀吟终日,羸羸病过年。

静招湖畔鹤,闲泛雪中船。

散闷虽无酒,怡情喜有禅。

鬓根霜任点,心迹火休然。

冷淡将谁合,消摇且自怜。

闲来窗下坐,试笔偶成篇。

寄题梵天圣果二寺兼简昭梧二上人

群峰耸危碧,倒影沈空江。

清景生晚晴,冷色涵虚窗。

消摇纵吟赏,能使吾心降。

闲居书事

淡然忘外事,林下自怡情。

室冷秋苔色,轩闲夜月明。

眠云惭道薄,铒药觉身轻。

拟学鸱夷子,时时变姓名。

送人归旧隐

要地慵投刺,刚肠耻折腰。

旧山归兴切,残日去程遥。

大野明残烧,空江响落潮。

到时云树下,静听厌悬瓢。

送禅者

祖意曾明万事闲,谁云方外与人间。

卷衣江上秋来别,处处禅心朵朵山。

苔钱三首

求多未必增贪竞,委积唯堪贳寂寥。

颜子黔娄旧居畔,乱铺平地伴逍遥。

读清塞集

立意造平淡,冥搜出众情。

何人知所得,后世谩传名。

云树饥猨断,冰潭片月倾。

如无子期听,绿绮为谁鸣。

经诵慧僧录影堂

寂尔归真界,人间化已成。

两朝钦至业,四海仰高名。

旧迹存花社,遗编满帝京。

徘徊想前事,庭树跪鸦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