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籍
  2. 伤寒论
  3. 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

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

翻译 原文

  此第十卷,第二十二篇,凡四十八证,前三阴三阳篇中,悉具载之。

  此以下诸方,于随卷本证下虽已有,缘止以加减言之,未甚明白,似于览者检阅未便,今复校勘,备列于后: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掰) 桂枝二两(去皮) 麻黄*三两(去节)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个,去皮尖,余依前法。

  桂枝加附子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依前法。术附汤方,附于此方内,去桂枝,加白术四两,依前法。

  桂枝去芍药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余依前法。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依前法。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各一两(去节) 大枣四枚(掰) 杏仁二十四个(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掰)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

  白虎加人参汤方

  于白虎汤方内,加人参三两,余依白虎汤法。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去桂枝,加茯苓、白术各三两,余依前法,煎服。小便利,则愈。

  以上九方,病证并在第二卷内。

  葛根加半夏汤方

  于葛根汤方内,加入半夏半升,余依葛根汤法。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

  于第二卷桂枝汤方内,更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余依桂枝汤法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于栀子豉汤方内,加入甘草二两,余依前法。得吐,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于栀子豉汤方内,加生姜五两,余依前法。得吐,止后服。

  柴胡加芒硝汤方

  于小柴胡汤方内,加芒硝六两,余依前法。服不解,更服。

  桂枝加桂汤方

  于第二卷桂枝汤方内,更加桂二两,共五两,余依前法。

  以上六方,病证并在第三卷内。

  柴胡桂枝汤方

  桂枝(去皮) 黄芩 人参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掰)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附子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计)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掰)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于黄芩汤方内,加半夏半升,生姜一两半,余依黄芩汤法服。

  以上五方,病证并在第四卷内。

  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大黄一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掰)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加芍药汤方

  于第二卷桂枝汤方内,更加芍药三两,随前共六两,余依桂枝汤法。

  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当归二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 细辛三两 生姜半斤(切) 大枣二十五枚(掰) 吴茱萸二升

  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以上三方,病证并在第六卷内。

  四逆加人参汤方

  于四逆汤方内,加人参一两,余依四逆汤法服。

  四逆加猪胆汁汤方

  于四逆汤方内,加入猪胆汁半合,余依前法服;如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以上二方,病证并在第七卷内。

  就一般的治疗原则而言,秋季适宜使用攻下法。

  凡是可以攻下的病症,使用汤剂比丸剂、散剂的疗效好,但要注意邪去病愈即应停止服药,不需要把一剂药都服完。阳明府实证,发热出汗多的,应急以攻下,可以用大柴胡汤。

  腹泻,寸关尺三部脉象都平实有力,脘腹部按之坚硬的,是阳明燥屎内结、热结旁流之证,应当急下,可用大承气汤。

  腹泻、脉象迟而滑的,是里有实邪、热结旁流之证,实邪不去,则腹泻不会停止,应当攻下,可用大承气汤。

  问:病人有宿食内停,怎样来判断?老师答:病人寸口脉浮大,按之反现涩象的,尺部脉也微微见涩的,这是宿食内停之象,应当攻下,可用大承气汤。

  腹泻,不想饮食的,这是内有宿食的表现,应当攻下,可以用大承气汤。

  腹泻愈后,到了次年的同一时间又复发的这是病邪没有除尽的缘故,应当攻下,可用大承气汤。

  腹泻,脉反见滑的,是内有宿食之象,攻下宿食就可痊愈,可用大承气汤。

  腹部胀满持续不减轻,即使减轻也微不足道的,这是内有实邪,应当攻下,可用大柴胡汤、大承气汤。

  伤寒病后,脉象沉实有力,是内有实邪的表现,攻下则实邪可除,可以用大柴胡汤。

  脉象左右都弦而迟的,是寒饮内停之象,病人多有心下痞胀硬结。脉象大而紧的的,是阳盛邪实之象,可以攻下,适宜用大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