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籍
  2. 无量寿经
  3. 卷下

卷下

翻译 原文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于彼东方恒河沙佛国无量无数诸菩萨众,皆悉往诣无量寿佛所,恭敬供养,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听受经法,宣布道化,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东方诸佛国,其数如恒沙,彼土菩萨众,往觐无量觉。

  南西北四维,上下亦复然,彼土菩萨众,往觐无量觉。

  一切诸菩萨,各赍天妙华,宝香无价衣,供养无量觉。

  咸然奏天乐,畅发和雅音,歌叹最胜尊,供养无量觉。

  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具足功德藏,妙智无等伦。

  慧日朗世间,消除生死云,恭敬绕三匝,稽首无上尊。

  见彼严净土,微妙难思议,因发无量心,愿我国亦然。

  应时无量尊,动容发欣笑,口出无数光,遍照十方国。

  回光围绕身,三匝从顶入,一切天人众,踊跃皆欢喜。

  大士观世音,整服稽首问,白佛何缘笑,唯然愿说意。

  梵声犹雷震,八音畅妙响,当授菩萨记,今说仁谛听: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志求严净土,受决当作佛。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受决当作佛。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诸佛告菩萨:令觐安养佛,闻法乐受行,疾得清净处。

  至彼严净国,便速得神通,必于无量尊,受记成等觉。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菩萨兴至愿,愿己国无异,普念度一切,名显满十方。

  奉事亿如来,飞化遍诸刹,恭敬欢喜去,还到安养国。

  若人无善心,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

  曾更见世尊,则能信此事,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

  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宿世见诸佛,乐听如是教。

  声闻或菩萨,莫能究圣心,譬如从生盲,欲行开导人。

  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假使一切人,具足皆得道,净慧知本空,亿劫思佛智。

  穷力极讲说,尽寿犹不知,佛慧无边际,如是致清净。

  寿命甚难得,佛世亦难值,人有信慧难,若闻精进求。

  闻法能不忘,见敬得大庆,则我善亲友,是故当发意。

  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会当成佛道,广度生死流。

  佛告阿难:“彼国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普欲度脱一切众生。阿难!彼佛国中诸声闻众身光一寻,菩萨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佛言:“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此二菩萨,于是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化生彼佛国。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智慧成满,深入诸法,究畅要妙,神通无碍,诸根明利。其钝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计无生法忍。又彼菩萨,乃至成佛,不受恶趣,神通自在,常识宿命,除生他方五浊恶世,示现同彼,如我国也。”佛语阿难:“彼国菩萨承佛威神,一食之顷,往诣十方无量世界,恭敬供养诸佛世尊,随心所念,华香妓乐,衣盖、幢幡无数无量供养之具,自然化生,应念即至。珍妙殊特,非世所有,辄以奉散诸佛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在虚空中化成华盖,光色昱烁,香气普熏。其华周圆四百里者,如是转倍,乃覆三千大千世界,随其前后,以次化没。其诸菩萨佥然欣悦,于虚空中共奏天乐,以微妙音歌叹佛德,听受经法,欢喜无量。供养佛已,未食之前,忽然轻举还其本国。”佛语阿难:“无量寿佛,为诸声闻、菩萨、天、人颁宣法时,都悉集会七宝讲堂,广宣道教,演畅妙法,莫不欢喜心解得道。即时四方自然风起,吹七宝树出五音声,无量妙华随风四散,自然供养如是不绝。一切诸天,皆赍天上百千华香、万种妓乐供养其佛及诸菩萨、声闻之众,普散华香,奏诸音乐,前后来往,更相开避。当斯之时,熙怡快乐,不可胜言。”佛语阿难:“生彼佛国诸菩萨等,所可讲说,常宣正法,随顺智慧,无违无失。于其国土所有万物,无我所心,无染著心,去来进止,情无所系,随意自在,无所适莫,无彼无我,无竞无讼,于诸众生,得大慈悲饶益之心,柔润调伏无忿恨心,离盖清净无厌怠心,等心、胜心、深心、定心,爱法乐法喜法之心,灭诸烦恼离恶趣心,究竟一切菩萨所行,具足成就无量功德,得深禅定诸通明慧,游志七觉,修心佛法,肉眼清彻,靡不分了,天眼通达,无量无限。法眼观察究竟诸道,慧眼见真能度彼岸,佛眼具足觉了法性,以无碍智为人演说,等观三界空无所有,志求佛法,具诸辩才,除灭众生烦恼之患。从如来生,解法如如,善知集灭音声方便,不欣世语,乐在正论。修诸善本,志崇佛道。知一切法皆悉寂灭,生身烦恼二余俱尽,闻甚深法心不疑惧,常能修行其大悲者,深远微妙,靡不覆载。究竟一乘,至于彼岸,决断疑网,慧由心出,于佛教法,该罗无外。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慧光明净,超逾日月,清白之法,具足圆满。犹如雪山,照诸功德等一净故。犹如大地,净秽好恶无异心故。犹如净水,洗除尘劳诸垢染故。犹如火王,烧灭一切烦恼薪故。犹如大风,行诸世界无障碍故。犹如虚空,于一切有无所著故。犹如莲华,于诸世间无染污故。犹如大乘,运载群萌出生死故。犹如重云,震大法雷觉未觉故。犹如大雨,雨甘露法润众生故。如金刚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如梵天王,于诸善法最上首故。如尼拘类树,普覆一切故。如优昙钵华,希有难遇故。如金翅鸟,威伏外道故。如众游禽,无所藏积故。犹如牛王,无能胜故。犹如象王,善调伏故。如师子王,无所畏故。旷若虚空,大慈等故。摧灭嫉心,不忌胜故。专乐求法,心无厌足,常欲广说,志无疲倦,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除痴闇,修六和敬,常行法施,志勇精进,心不退弱,为世灯明最胜福田,常为师导,等无憎爱。唯乐正道,无余欣戚,拔诸欲刺,以安群生。功慧殊胜,莫不尊敬。灭三垢障,游诸神通,因力、缘力、意力、愿力、方便之力、常力、善力、定力、慧力、多闻之力,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力,正念、止观诸通明力,如法调伏诸众生力。如是等力,一切具足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恭敬供养无量诸佛,常为诸佛所共称叹。究竟菩萨诸波罗蜜,修空无相、无愿三昧、不生不灭诸三昧门,远离声闻、缘觉之地。阿难!彼诸菩萨成就如是无量功德,我但为汝略言之耳。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著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然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无尊无卑,无贫无富,少长男女,共忧钱财,有无同然,忧思适等。屏营愁苦,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有安时。有田忧田,有宅忧宅,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复共忧之。重思累息,忧念愁怖,横为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忧毒忪忪,无有解时。结愤心中,不离忧恼,心坚意固,适无纵舍。或坐摧碎,身亡命终,弃捐之去,莫谁随者。尊贵豪富,亦有斯患。忧惧万端,勤苦若此。结众寒热,与痛共居。贫穷下劣,困乏常无。无田亦忧欲有田,无宅亦忧欲有宅,无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亦忧欲有之。适有一,复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齐等。适欲具有,便复糜散。如是忧苦,当复求索。不能时得,思想无益。身心俱劳,坐起不安。忧念相随,勤苦若此。亦结众寒热,与痛共居。或时坐之终身天命,不肯为善行道进德。寿终身死当独远去,有所趣向,善恶之道,莫能知者。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后世转剧,至成大怨。所以者何?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即时,应急想破。然含毒畜怒,结愤精神,自然克识,不得相离,皆当对生,更相报复。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善恶变化,殃福异处,宿豫严待,当独趣入。远到他所,莫能见者,善恶自然追行所生。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甚难甚难。今得相值,何不弃众事!各遇强健时,努力勤修善,精进愿度世,可得极长生。如何不求道,安所须待、欲何乐乎!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为道得道,不信人死更生,惠施得福。善恶之事,都不信之。谓之不然,终无有是。但坐此故,且自见之,更相瞻视,先后同然。转相承受父余教令,先人祖父,素不为善,不识道德,身愚神暗,心塞意闭,死生之趣,善恶之道,自不能见,无有语者。吉凶祸福,竞各作之,无一怪也。生死常道,转相嗣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颠倒上下无常根本。皆当过去,不可常保。教语开导,信之者少。是以生死流转,无有休止。如此之人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痴惑爱欲,不达于道德,迷没于瞋怒,贪狼于财色,坐之不得道,当更恶趣苦。生死无穷已,哀哉甚可伤!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心意痛著,迭相顾恋。穷日卒岁,无有解已。教语道德,心不开明,思想恩好,不离情欲,昏蒙闇塞,愚惑所覆。不能深思熟计,心自端正,专精行道,决断世事便旋至竟,年寿终尽不能得道,无可奈何。总猥愦扰,皆贪爱欲。惑道者众,悟之者少。世间匆匆,无可聊赖。尊卑上下,贫富贵贱,勤苦匆务,各怀杀毒,恶气窈冥,为妄兴事,违逆天地,不从人心。自然非恶,先随与之。恣听所为,待其罪极。其寿未终尽,便顿夺之。下入恶道,累世勤苦。展转其中数千亿劫,无有出期,痛不可言,甚可哀愍。”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我今语汝世间之事,人用是故,坐不得道。当熟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者勤而行之。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遇佛在世,当勤精进。其有至愿生安乐国者,可得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傥有疑意不解经者,可具问佛,当为说之。”弥勒菩萨长跪白言:“佛威神尊重,所说快善,听佛经语,贯心思之。世人实尔,如佛所言。今佛慈愍,显示大道,耳目开明,长得度脱。闻佛所说,莫不欢喜。诸天、人民、蠕动之类,皆蒙慈恩解脱忧苦。佛语教戒,甚深甚善,智慧明见八方、上下、去来今事,莫不究畅。今我众等,所以蒙得度脱,皆佛前世求道之时谦苦所致。恩德普覆,福禄巍巍,光明彻照,达空无极。开入泥洹,教授典揽,威制消化,感动十方,无穷无极。佛为法王,尊超众圣,普为一切天人之师,随心所愿,皆令得道。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声,靡不欢喜,心得开明。”佛告弥勒:“汝言是也。若有慈敬于佛者,实为大善。天下久久,乃复有佛。今我于此世作佛,演说经法,宣布道教,断诸疑网,拔爱欲之本,杜众恶之源,游步三界,无所挂碍。典揽智慧,众道之要,执持纲维,昭然分明。开示五趣,度未度者,决正生死泥洹之道。弥勒当知!汝从无数劫来修菩萨行,欲度众生,其已久远。从汝得道至于泥洹,不可称数。汝及十方诸天、人民一切四众,永劫已来,展转五道,忧畏勤苦,不可具言,乃至今世,生死不绝。与佛相值,听受经法,又复得闻无量寿佛。快哉!甚善。吾助尔喜,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净,无可乐者。宜自决断端身正行,益作诸善,修己洁净,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人能自度,转相拯济。精明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长与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无复贪、恚、愚痴、苦恼之患,欲寿一劫、百劫、千亿万劫,自在随意,皆可得之。无为自然,次于泥洹之道。汝等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惑中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宫殿,五百岁中受诸厄也。”弥勒白言:“受佛重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作众恶,甚为至德,十方世界最无伦匹。所以者何?诸佛国土,天人之类,自然作善,不大为恶,易可开化。今我于此世间作佛,处于五恶、五痛、五烧之中,为最剧苦,教化群生,令舍五恶,令去五痛,令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佛言:“何等五恶?何等五痛?何等五烧?何等消化五恶、令持五善、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其一恶者:诸天、人民、蠕动之类,欲为众恶,莫不皆然。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戮,迭相吞噬。不知修善,恶逆无道,后受殃罚,自然趣向,神明记识,犯者不赦。故有贫穷、下贱、乞丐、孤独、聋、盲、瘖哑、愚痴弊恶,至有狂不逮之属。又有尊贵、豪富、高才、明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世有常道,王法牢狱,不肯畏慎,为恶入罪,受其殃罚求望解脱,难得勉出。世间有此目前现事,寿终后世,尤深尤剧,入其幽冥,转生受身。譬如王法,痛苦极刑。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转贸其身,改形易道。所受寿命,或长或短,魂神精识,自然趣之。当独值向,相从共生。更相报复,无有止已。殃恶未尽,不得相离。展转其中,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卒暴应至,善恶之道会当归之。是为一大恶、一痛、一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一大善也。”佛言:“其二恶者: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室家夫妇,都无义理,不顺法度,奢淫骄纵,各欲快意,任心自恣。更相欺惑,心口各异,言念无实。佞谄不忠,巧言谀媚,嫉贤谤善,陷入怨枉。主上不明,任用臣下,臣下自在,机伪多端,践度能行,知其形势。在位不正,为其所欺。妄损忠良,不当天心。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兄弟夫妇,中外知识,更相欺诳。各怀贪欲、嗔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尊卑上下,心俱同然。破家亡身,不顾前后。亲属内外,坐之灭族。或时室家知识,乡党市里,愚民野人,转共从事。更相利害,忿成怨结。富有慳惜,不肯施与。爱保贪重,心劳身苦。如是至竟,无所恃怙。独来独去,无一随者。善恶祸福,追命所生。或在乐处,或入苦毒,然后乃悔,当复何及!世间人民,心愚少智,见善憎谤,不思慕及,但欲为恶,妄作非法。常怀盗心,悕望他利,消散磨尽,而复求索。邪心不正,惧人有色,不豫思计,事至乃悔。今世现有王法牢狱,随罪趣向,受其殃罚,因其前世不信道德,不修善本。今复为恶,天神克识,别其名籍。寿终神逝,下入恶道,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是为二大恶、二痛、二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二大善也。”佛言:“其三恶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共居天地之间,处年寿命,无能几何。上有贤明长者尊贵豪富,下有贫穷斯贱尪劣愚夫,中有不善之人常怀邪恶,但念淫泆,烦满胸中,爱欲交乱,坐起不安。贪意守惜,但欲唐得。眄睐细色,邪态外逸。自妻厌憎,私妄出入。费损家财,事为非法。交结聚会,兴师相伐。攻劫杀戮,强夺无道。恶心在外,不自修业。盗窃趣得,欲击成事。恐势迫胁,归给妻子。恣心快意,极身作乐。或于亲属,不避尊卑,家室中外,患而苦之。亦复不畏王法禁令。如是之恶,著于人鬼,日月照见,神明记识。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是为三大恶、三痛、三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三大善也。”佛言:“其四恶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转相教令共为众恶,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谗贼斗乱,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于傍快喜。不孝二亲,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不能自知为恶无耻,自以强健,欲人敬难。不畏天地神明日月,不肯作善,难可降化,自用偃蹇,谓可常尔,无所忧惧,常怀骄慢。如是众恶,天神记识。赖其前世颇作福德,小善扶接,营护助之。今世为恶,福德尽灭,诸善鬼神,各去离之。身独空立,无所复依。寿命终尽,诸恶所归。自然迫促,共趣夺之。又其名籍,记在神明。殃咎牵引,当往趣向。罪报自然,无从舍离。但得前行,入于火镬,身心摧碎,精神痛苦。当斯之时,悔复何及!天道冏然,不得蹉跌,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是为四大恶、四痛、四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四大善也。”佛言:“其五恶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惰,不肯作善治身修业,家室眷属饥寒困苦。父母教诲,瞋目怒应,言令不和,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取与无节,众共患厌。负恩违义,无有报偿之心。贫穷困乏,不能复得。辜较纵夺,放恣游散。串数唐得,用自赈给。耽酒嗜美,饮食无度。肆心荡逸,鲁扈抵突。不识人情,强欲抑制。见人有善,妒嫉恶之。无义无礼,无所顾难。自用识当,不可谏晓。六亲眷属,所资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心常念恶,口常言恶,身常行恶,曾无一善。不信先圣诸佛经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后神明更生,不信作善得善、为恶得恶,欲杀真人,斗乱众僧。欲害父、母、兄、弟、眷属。六亲憎恶,愿令其死。如是世人,心意俱然,愚痴蒙昧,而自以智慧。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恶逆天地,而于其中悕望侥幸。欲求长生,会当归死。慈心教诲,令其念善,开示生死善恶之趣,自然有是,而不肯信之。苦心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穷方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天地之间,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数之自然,应期所行。殃咎追命,无得从舍。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谁能知者?独佛知耳。教语开示,信用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如是世人,难可具尽。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是为五大恶、五痛、五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所语如语,心口不转。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五大善也。”佛告弥勒:“吾语汝等,是世五恶勤苦若此。五痛、五烧,展转相生,但作众恶,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诸恶趣。或其今世先被殃病,求死不得,求生不得,罪恶所招,示众见之。身死随行入三恶道,苦毒无量,自相燋然。至其久后,共作怨结。从小微起,遂成大恶,皆由贪著财色,不能施惠。痴欲所迫,随心思想,烦恼结缚,无有解已。厚己诤利,无所省录。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身坐劳苦,久后大剧。天道施张,自然纠举。纲维罗网,上下相应。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佛语弥勒:“世间如是,佛皆哀之。以威神力,摧灭众恶,悉令就善。弃捐所思,奉持经戒,受行道法,无所违失,终得度世泥洹之道。”佛言:“汝今诸天、人民及后世人,得佛经语,当熟思之。能于其中端心正行,主上为善,率化其下,转相敕令,各自端守。尊圣敬善,仁慈博爱,佛语教诲,无敢亏负。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涂无量忧怖苦痛之道。汝等于是广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为自然,皆积众善,无毛发之恶。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为善者多,为恶者少,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间多恶,无有自然,勤苦求欲,转相欺殆。心劳形困,饮苦食毒。如是恶务,未尝宁息。吾哀汝等天、人之类,苦心诲喻,教令修善,随宜开导,授与经法,莫不承用。在意所愿,皆令得道。佛所游履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佛言:“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今我于此世作佛,降化五恶,消除五痛,绝灭五烧,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吾去世后,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还如前法。久后转剧,不可悉说。我但为汝略言之耳。”佛语弥勒:“汝等各善思之!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于是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佛所说甚善,世人实尔。如来普慈哀愍,悉令度脱。受佛重诲,不敢违失。”佛告阿难:“汝起更整衣服,合掌恭敬,礼无量寿佛。十方国土诸佛如来,常共称扬赞叹彼佛无著无碍。”于是阿难起整衣服,正身西面,恭敬合掌,五体投地,礼无量寿佛。白言:“世尊!愿见彼佛安乐国土,及诸菩萨、声闻大众。”说是语已,即时无量寿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诸佛世界,金刚围山、须弥山王、大小诸山,一切所有,皆同一色。譬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沈没不现,滉瀁浩汗,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皆悉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尔时,阿难即见无量寿佛威德巍巍,如须弥山王,高出一切诸世界上,相好光明靡不照耀,此会四众一时悉见。彼见此土亦复如是。尔时,佛告阿难及慈氏菩萨:“汝见彼国从地已上至净居天,其中所有微妙严净自然之物,为悉见不?”阿难对曰:“唯然!已见。”“汝宁复闻无量寿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众生不?”阿难对曰:“唯然!已闻。”“彼国人民乘百千由旬七宝宫殿,无所障碍,遍至十方供养诸佛,汝复见不?”对曰:“已见。”“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汝复见不?”对曰:“已见。其胎生者,所处宫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于其中受诸快乐,如忉利天上亦皆自然。”尔时慈氏菩萨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彼国人民胎生化生?”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此诸众生,生彼宫殿,寿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是故于彼国土,谓之胎生。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作诸功德,信心回向。此诸众生,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复次,慈氏!他方诸大菩萨,发心欲见无量寿佛,恭敬供养及诸菩萨声闻圣众。彼菩萨等,命终得生无量寿国,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弥勒当知!彼化生者,智慧胜故。其胎生皆无智慧。于五百岁中,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诸声闻众,无由供养于佛,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佛告弥勒:“譬如转轮圣王,有七宝牢狱,种种庄严,张设床帐,悬诸缯盖。若有诸小王子得罪于王,辄内彼狱中,系以金锁,供养饭食、衣服、床蓐、华香、妓乐,如转轮王无所乏少。于意云何?此诸王子宁乐彼处不?”对曰:“不也。但种种方便求诸大力,欲自勉出。”佛告弥勒:“此诸众生亦复如是。以疑惑佛智故,生彼七宝宫殿,无有刑罚乃至一念恶事。但于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得供养修诸善本。以此为苦,虽有余乐,犹不乐彼处。若此众生识其本罪,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即得如意,往诣无量寿所,恭敬供养,亦得遍至无量无数诸余佛所,修诸功德。弥勒当知!其有菩萨生疑惑者,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于此世界,有几所不退菩萨生彼佛国?”佛告弥勒:“于此世界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一一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次如弥勒者也。诸小行菩萨及修习少功德者,不可称计,皆当往生。”佛告弥勒:“不但我刹诸菩萨等往生彼国,他方佛土亦复如是。其第一佛名曰远照,彼有百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二佛名曰宝藏,彼有九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三佛名曰无量音,彼有二百二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四佛名曰甘露味,彼有二百五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五佛名曰龙胜,彼有十四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六佛名曰胜力,彼有万四千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七佛名曰师子,彼有五百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八佛名曰离垢光,彼有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九佛名曰德首,彼有六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佛名曰妙德山,彼有六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一佛名曰人王,彼有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二佛名曰无上华,彼有无数不可称计诸菩萨众,皆不退转,智慧勇猛,已曾供养无量诸佛,于七日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斯等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三佛名曰无畏,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称计,皆当往生。”佛语弥勒:“不但此十四佛国中诸菩萨等当往生也,十方世界无量佛国,其往生者亦复如是,甚多无数。我但说十方诸佛名号及菩萨、比丘生彼国者,昼夜一劫尚未能尽。我今为汝略说之耳。”佛告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是故弥勒!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佛语弥勒:“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菩萨胜法,诸波罗蜜,得闻亦难。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是教,应当信顺,如法修行。”尔时世尊说此经法,无量众生皆发无上正觉之心。万二千那由他人,得清净法眼。二十二亿诸天、人民,得阿那含果。八十万比丘,漏尽意解。四十亿菩萨,得不退转。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于将来世当成正觉。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大光普照十方国土,百千音乐自然而作,无量妙华芬芬而降。佛说经已,弥勒菩萨及十方来诸菩萨、众长老阿难、诸大声闻、一切大众,靡不欢喜。

  孔纬  

  鲁国公孔纬做丞相后,对他的外甥侄子说:“我不久前任兵部侍郎时,和晋公王铎,充当弘文馆学士,审理馆中事务。上任后,巡视办公厅。晋公说他从前任兵部侍郎时,和宰相邠公杜悰充当了弘文馆直学士,审理馆中事务。晚春,留他在这个大厅内观赏牡丹,说道:'这个办公厅等到让无逸住时,只要一间。现在如此壮丽,你很不知道,它不久将会化为灰烬',他听了这话,记在心里。他又告诉我说,'明公将来也会占据这个位置。或许还可以。从你以后的人,就会遭遇那种事'。从我今天的情况来看,邠公的话,已说中了现在的大致情况。”这时昭宗继承帝位,孔纬任宰相,朝廷各种体统,破坏无余,所以孔纬感于从前邠公的话而伤感时势。

  李克助  

  李克助是大理寺正卿,昭宗帝在华州。郑州县令崔銮,有百姓告发他提高丝绸价格。刺史韩建命令登记按贪赃处理,上奏朝廷请让三司给他定罪。御史台刑部上奏:按罪应当绞死。大理寺几个月没有上奏,韩建问李尚书:“崔銮是你的亲戚吗?为什么不上奏?”李克助说:“是帮助您的办法呀。”韩建说:“崔县令贪赃,为什么说是我的过错呢?”李克助说:“听说你提高价格,数量将要达到上万了。”韩建说:“我是华州节度使,华州百姓是我的百姓。”李克助说:“华州百姓是天子的,不是你的。像你所说,那么郑县百姓就是崔县令的百姓了。”韩建佩服李克助的看法。于是免了崔銮的死罪,把他贬为颍阳尉。

  京都儒士  

  近来京城里有几个读书人聚在一起饮酒,便说起来人有勇敢和怯懦的,都来自内心的胆气。胆气如果强盛,自己就无所恐惧,这样的人可谓是男子汉。在座的有一个儒士自我介绍说:“若说胆气啊,我是真有哇。”众人笑着说:“必须先试试,然后才可信你。”有个人说:“我的亲戚有座宅院,过去非常不吉祥,而今已经无人居住锁上门了。如果您能独自住宿在这个宅子里,一夜不害怕,我们几个人酬谢你一桌酒席。”这个人说:“就按你们说的办。”第二天便去了。其实并不是不吉祥的宅子,只是没人住罢了。就备置酒肉瓜果灯烛,送到宅院里。大家说:“你还要什么东西?”他说:“我有一把剑,可以自卫。请你们不要担忧。”于是大家都出了宅子,锁上门回去了。这个人实际是个怯懦的人。到了晚上,这人把驴拴到另一间屋子里,仆人也不许跟随。他就在卧室里住宿,一点也不敢睡,只是熄灭了灯,抱着剑坐着,惊恐不止。到了半夜,月亮升起来了,从窗缝中斜照进来。这人看见衣架上面有个东西像鸟在展翅,飘飘地动。他鼓起勇气勉强站了起来,把剑一挥,那东西随手落在墙根,发出了声音,后来就一点动静也没有了。因为特别害怕,所以也不敢找寻,只握着剑坐在那里。到了五更,突然有个东西,上台阶来推门,门没有推开,却从狗洞里伸进个头来,咻咻地喘气。这人害怕极了,握着剑向前砍去,不由自主自己却倒在了地上。剑也失手落在地上。此人又不敢去找剑,怕那东西进来。他钻到床下蜷伏着,一点也不敢动。突然困倦起来,睡着了,在不知不觉中天亮了。人们已来开门,到了内室,但见狗洞里鲜血淋漓杂乱。大家吃惊地大声呼喊,儒士才醒过来,开门时还在战栗。于是他详细地说了昨晚与怪物搏斗的情形,大家也异常害怕,就到墙壁下去找。只见到帽子破成两半散在地上,就是昨夜所砍的那个“鸟”。原来是那个旧帽子,已经破烂,被风一吹,像鸟在扇动翅膀。剑在狗洞旁边,大家又绕屋寻找血迹,原来是他骑的那驴,已被砍破了嘴,唇齿破损。原来是天快亮时挣脱了缰绳,头伸入狗洞里才遭了这么一剑。众人大笑,笑得前仰后合。大家搀着儒士回去,儒士惊恐心跳,十天才好。

  孟乙  

  徐州萧县,有个打猎的百姓孟乙擅长用网网狐狸、貉子,网一百次也没有一次失误。偶而有一天趁着空闲,手持长矛走在旷野中。当太阳偏西时,看见道边数百步处,有高大的野坟;在草地中的小道上像是有人的脚印。于是他走了进去。孟乙用长矛在黑暗处乱搅,忽然觉得好像有人把长矛拽住,搅不动了,就问:“你是人是鬼?是妖怪还是鬼魅?为什么抓住我的长矛不放?”黑暗中回答说:“我是人哪。”就让孟乙把他救出来。他把实情如实地告诉了孟乙,说:“我姓李,从前是个小偷,被关押在兖州军候的监狱中,受到各种体罚,被棍子和荆条打的地方伤痕累累,便找了个机会越狱逃了出来。逃到这个地方,生死听天由命吧。”孟乙可怜他,把他带回了家,藏在夹壁中,后来遇大赦才从壁中出来。孟乙因为擅长打猎出了名,飞禽走兽之类没有能够逃脱的,却忽然在荒坟之中,把一个从狱中逃跑的囚犯带回家。听到这事的人都大笑起来。

  振武角抵人  

  光启年间,左神策军四军军使王卞出朝镇守振武。举行宴会,奏乐舞蹈之后,就下令摔跤比赛。有一个男人特别魁梧高大,是从邻州来此地比力气的。,军中十几个人在体形外貌、体力方面,都比不过他。主帅也觉得他很健壮,就选了三个人,相继和他比试,魁梧的人都胜了。主帅和座上客人都称赞了他好久。当时有一个秀才坐在席上,突然站起来告诉主帅说:“我可以打倒这个人。”主帅对他说的话很吃惊,因为他坚决请求,于是就答应了他。秀才下了台阶,先进了厨房,不一会儿就出来了。把衣服系紧一些,握着左拳走上前去,魁梧的人微笑着说:“这人我一指就得倒下。”等到二人渐渐靠近时,秀才迅速展开左手让他看,魁梧的人不知不觉地倒在了地上。满座大笑。秀才慢慢走出圈外,洗洗手又登上了坐席。主帅问他:“是什么招术?”他回答说:“近年旅游,曾在途中遇到过这个人。当时此人刚近饭桌,就踉踉跄跄倒在地上。有个同伴说:'他怕大酱,见到就晕倒。'我听到后就记在心上。刚才去厨房,要了点大酱,握在手中,这个人见到后,果然倒了。姑且为宴会助兴取乐罢了。”有个叫边岫的判官,亲眼看到了这件事。

  赵崇  

  赵崇这个人庄重、清高、耿直,家中没闲杂的客人,羡慕王濛、刘真长的风度。格调高洁,不写文章,号称“无字碑”。每次遇到调任他职,按惯例需推荐一人代替自己,可赵崇从未推荐过任何人。他说:“朝廷里没有能够代替我的。”世人因此看不起他。

  韩偓  

  韩偓,天复初年进入翰林院。那年冬天,皇帝巡幸凤翔,韩偓有随从护驾的功劳,国家由乱而治之初,皇帝当面答应让韩偓做宰相。韩偓启奏道:“您运气符合中兴,用人当用有大德的人,以安定风俗。我当年的主考官右仆射赵崇,可以符合陛下这个选择。请收回成命改授赵崇,天下的百姓一定很幸运。”皇帝很赞叹。第二天,皇帝下令用赵崇和兵部侍郎王赞为宰相。当时梁太祖(朱温)在京城,一向听说赵崇很轻佻,他又与王赞有隔膜,就迅速骑马入宫请见皇帝。在皇帝面前,全面陈述了二人的优缺点。皇帝说:“赵崇是韩偓推荐的。”当时韩偓在场,梁太祖叱责他。韩偓启奏:“我不敢同大臣争辩。”皇帝说:“韩偓,你出去吧!”不久他被贬到福建做官。所以韩偓的诗中写道:“手风慵展八行书,眼病休看九局基。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前筠管长蒲卢。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满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薛昌绪  

  岐王李茂贞称霸秦陇一带。泾州书记官薛昌绪为人迂腐怪僻,天性如此。在快速写作方面,就谁也不能赶上了。与妻子见面也有时有刻,必有礼节法度:先命使女去通告一声,往来多次,允许了,然后才拿着蜡烛到室内,高谈阔论一番,喝杯茶,吃些水果就回去了。有时想到卧室去,那礼节也是这样。他曾经说:“我把传宗接代的事看得很重要,总想事先算好那恰当的聚会日子。”必须等候邀请才可以。等到跟着泾州大帅统领大兵到天水与蜀人对峙在青泥岭时,岐王将士因被用人拉车运东西所限制,又听说梁人也入了境,于是就偷偷地在夜里逃跑了。泾州大帅很害怕蜀人偷袭。泾州大帅临走时,刚要上马,忽然想到了薛昌绪,说:“传话给书记官,快请他上马。”连催几回,薛昌绪仍在草庵中藏身,说:“告诉太师,请他们先走,今天是我不高兴的日子。”军帅很生气,派人把薛昌绪提上马鞍,然后用棍子打那马赶它走。在这时薛昌绪仍用东西蒙住自己的脸说:“忌日按礼应当不见人。”这大概是人妖吧。秦陇人都知道这件事。

  姜太师

  蜀地有个姓姜的太师,弄不清叫什么名,是许田人,小的时候遭到黄巾军抢掠,失去了双亲。跟随先主刘备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后来接受了几个镇的军权,官至正一品。他手下有个管马圈的姜老头,从事喂牲口的活儿有数十年了。姜太师每次进牲口圈,看到姜老头有点儿过失,就一定用鞭子抽他。就这样好多年,计算一下,姜老被打将近几百次。后来姜老头实在受不了鞭打,便哭着告诉姜太师的夫人,乞求姜太师能让他回故乡。夫人说:“你是哪里人?”姜老头回答说:“是许田人。”又问:“你还有什么亲人?”回答说:“当初被抢掠的时候,有一个妻子和一个儿子,至今不知道下落。”又问他儿子的小名及妻子的姓氏,排行次第、家族分支、亲属和比较近的亲戚,姜老头都说了。等到姜太师回府,夫人告诉说:“姜老头要请假回乡,我问出了姜老头所失去的男女亲属姓名。”姜太师听后非常惊讶,疑心姜老头是他的父亲。便派人前去细问他儿子身上有什么记号。回答说:“我儿子脚心上有一个黑痣。剩下的都不记得了。”姜太师大哭起来,于是暗地里派人把姜老头送出剑门关外。然后奏明先主,说:“为臣的父亲最近从关东来。”于是用金帛、车马把姜老头迎入府中,恢复了当初的父子关系。姜太师为了弥补鞭打父亲的过错,把数万钱的斋食施舍僧人,并且一生中再也不打随从了。

  康义诚  

  后唐长兴年间,侍卫使康义诚,曾经从军队中派人到他自己家中充当仆人,也曾经轻微地用板子荆条打过他。忽有一天,康义诚可怜这个仆人衰老了,就询问他的姓氏,说姓康。又问了他的故乡、亲属、家族、子女、后代,才知道这仆人是他父亲,于是两人拥抱痛哭。听到的人无不感到惊奇。

  高季昌  

  后唐庄宗过了黄河。荆渚人高季昌对他的门客梁震说:“我在后梁太祖手下做事,得到的仅仅是自己没有被处罚。龙德初年以来,只求安稳地活着。我现在去朝见庄宗,试探试探。他若是想得天下,一定不会囚系我。要是进军别的地方,那可是子孙的福分。这次行动决定了。”从皇宫回来以后,他告诉梁震说:“新国主经历百战,才得到河南。对功臣自夸他亲手抄录《春秋》。又竖起指头说:'我从指头上得到天下。'这意思就是功劳在一个人身上。哪还有辅佐的大臣!而且去游玩打猎十天不回来,朝廷内外人们的心情怎么受得了?我现在高枕无忧了。”于是在西南加筑了罗城,又修造了用来阻挡敌人的用具。不到三年,庄宗果然没有守住。英雄预料的,一点没错,难怪要说留给子孙了。

  沈尚书妻  

  有个沈尚书已弄不清叫什么名,曾经做过秦地主帅的亲近小吏。他的妻子性格贪暴凶残而且不谨慎,又生性嫉妒。沈尚书常常像生活在监牢里一样。后来因为闲散而辞了官,带着妻儿,寄住在凤州。自己却到东川游玩散心,想和自己的这位怨偶永不来往了。华洪镇守东蜀,和沈尚书在未当官时就有交情,称沈为兄。沈到达后,华到郊外迎接,拉着手叙述久别之情,待他像自己的亲哥哥。于是特地为他建了一所住宅,仆人、马匹、金银、绸缎、器具、玩物,没有什么缺的;送他小妾仆人十多个,坚决不让沈尚书回北方去。沈尚书也约略地告诉了他有关妻子的一些事情,表示没有心思再回家了。一年后,家信到了,说他的妻子己离开凤州,自己奔东川来了。沈尚书听了非常害怕,就告诉了华洪,并且派人去让她回去。他的妻子又送信来,重新立下誓言,说:“从此一定改掉以前的性格,愿意和你白头到老。”不几天他妻子就到了。她刚来到时,也很温柔和平,经过十天后,又旧病复发,小妾侍女仆人们被她鞭打得四散奔逃,丈夫的头和脸都被揪抓得伤痕累累。华洪听到这种情况,叫来沈尚书对他说:“我想替哥哥杀了她,怎么样?”沈尚书不让。就这样十天后沈妻又发作一次。沈尚书于是来到衙门,精神沮丧,华洪一看就明白了。于是偷偷地派两个人拿着剑,把沈妻拉出屋,在台阶下杀了,并把尸体扔进了潼江,然后告诉了沈尚书。沈尚书听了后,异常惊恐,以至于失去了正常的神态。沈妻的尸首在急流中停住了不走,就派人用竹竿拨动,随水漂走了。可是第二天,又停在原来的急流上了,这样反复了多次。华洪派人把石头捆在尸体上,才使尸体沉下去。沈尚书不到十天,就像掉了魂似的死去了。大概是那个不和睦的配偶报仇吧?可悲呀,沈尚书早先与她有仇吗?

  杨蘧  

  王赞,是朝中有名的人士。有个弘农地方的杨蘧,曾经到过五岭山脉以南,看到阳朔荔浦的山山水水,心里非常喜欢,赞不绝口。杨蘧曾出入王赞门下,渐渐有些放松,就不自觉地问道:“您曾见过阳朔荔浦的山水吗?”王赞说:“不曾把人打得唇裂齿落,怎么能见到那里的山水呢?”于是大笑起来。这是说,五岭以南的地方,不是被贬的人是不去的。

  袁继谦

  晋将少作监袁继谦曾说过:“刚到东方土神庙,借了一间房住下,就听说这里多出现凶神恶怪,天一黑人们就不敢出门,一家人都很害怕,没有能睡安稳的。忽然有一晚,听到吼叫声,好像有什么在大瓮中呼叫,声音浑浊,全家人恐怖极了,认为一定是个大妖怪。就趴在窗缝窥视,看见一个苍黑色的东西,在庭院中来回走。这一夜月色阴暗,看了很长时间,觉得身子像狗,可是头不能抬起来。就用挝打它的头,突然'轰'的一声,家犬惊叫着跑了。原来那天村里人到这纳税,就在那地上做粥,锅里还有剩余,狗就把头伸到中空的器具里,却不能脱出来。全家人大笑后,安安稳稳睡下了。”

  帝羓  

  后晋开运末年,契丹国王耶律德光从汴梁回国,死在赵地的栾城,契丹国人剖开他的腹腔,把五脏都拿了出来,用十斗左右的盐装进腹内,用车运回国,当时人把这叫做“帝羓”(帝王的干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