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全部文章
  3. 立秋:和夏天作漫长的告别

立秋:和夏天作漫长的告别


天气还很炎热,阳光也还很灼人,树荫里的蝉鸣未有一丝停歇,额角的汗珠儿仍顺着脸颊不停淌下。天气还是伏天该有的模样,我们好像很难有证据来证明夏天的结束,秋天已经开始。

但立秋节气真的已经来临,它代表着孟秋时节的开始,也代表着一场与夏天的漫长告别。

立秋虽然到了,但秋天的气候却是姗姗来迟,而夏天的炎热仍缠绵着不肯离去,每年大热的三伏天会偷偷把末伏藏在立秋后第三日。南方的夏天可能会更为依依不舍,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立秋后的气温会更酷热,因而也有把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的说法。

照例,我国古代也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夏日热风肆掠的时间渐渐减少,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伴随晨光的将会有氤氲雾气;而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将开始鸣叫取代夏蝉的聒噪;整个立秋节气,就好像是夏天在静静离开,留下不舍的脚印。

虽然立秋代表着和万物生长的夏天作别,颇有几分伤感的,但却又代表着丰收即将来临,和那些因丰收而藏不住的喜悦。也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立秋就是一个“大日子”,更有立秋节之说。立秋节,也称七月节。从周代到汉代,天子会在七月节这天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会祭祀五帝;而宋代开始,立秋之日则变得更为亲民,男女配戴楸叶,以应时序。而从古至今,立秋还留下了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特有的风俗。

夏去秋来,这样的季节更替里,又怎少得了诗人们的吟诵作伴呢?立秋,仿佛一种复杂的情愫,一次又一次出现在诗人们的吟诵里。

落叶知秋,在这个“长夏”里率先告别的,据说总会是金黄的梧桐叶和恋恋不舍的“秋老虎”,正如宋朝刘翰《立秋》诗中所吟: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三伏带一秋,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

面对这场夏天的告别,诗人们也是难掩失落,唐朝李益就在《立秋前一日览镜》中好一番感叹: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大才子白居易面对立秋也是忍不住伤感,哪怕是出门游乐,也有一番悲吟,他的《立秋日登乐游园》一诗中就有“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的诗句。

而唐朝诗人刘言史的《立秋》却又别有一番滋味,大约是已经厌倦了夏天的炎热,更期待暑气消褪,秋风乍起,天高云淡,树叶飘落: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唐朝“诗豪”刘禹锡的境界,更不一般,在他眼里,立秋丝毫没有作别夏日的伤感,《秋词二首》中更是将即将到来的秋天,比作生机勃勃的春日: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伏天的热气没有退却的意思,“秋老虎”正在不远处虎视眈眈,不可否认,立秋业已来临。而你,是否已经准备好,和夏天作这场漫长的告别?

原创声明

该内容为本站原创,著作权归本站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本站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