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 218篇诗词

三洪遗墨石刻

几钱典质乐毅论,十鼓尚嵌周宣诗。

乡急黄楼须入夜,碑埋岘首岂无时。

山园戏书三物

群动各矜夺,尔独聊优游。

引戏欲出穴,忽缩寻无曲。

物质瓜牙利,一饱绚能谋。

尔形独何殊,宜有馁死尤。

乃能乐清夜,和我商声讴。

书兴四首

山如斲新稜,泉如注新碧。

醉卧便妥帖,似换松根石。

混俗悼昔遗,嗜静竦今护。

吸鲸条烦想,饫奇甦旧力。

追往忽悟咎,持虎日增场。

晚出田间

疑有沮溺辈,耦耕尚依依。

倘遂一晤晤,足慰千载思。

散策靡所值,田间步委蛇。

草露问棕屐,荇风凄葛衣。

遥宛已薪月,高原尚斜晖。

奉和江冲陶隐居二十韵 其四

青冥风露凄,玉笙浮缥缈。石藓蚀秋花,萝月淡清晓。

送江天多之淮东梁县迎先尉公柩兼陈言行省二首 其一

淮县当年逼塞垣,乃翁采棒此悬门。馀威尚可消奸猾,故老应思识子孙。

几岁荒邱埋月冷,九秋丹旐逆风翻。访求合有遗文在,归与乡闾共讨论。

读书感愤四首

四载即五十,无闻了可知。

身有俯仰责,书无毫发裨。

凝独未能弃,嗜若哥疗包。

彼哉一何智,莫或效我为。

奉和江沖陶居二十韵

云深行俗迷,但逐樵夫去。

遥闻难犬声,人家在何处。

奉和江沖陶居二十韵

入谷但杳冥,欲忘人环近。

烟霞谁与娱,烦君赋招隐。

奉和江沖陶居二十韵

窈窕东北峰,到眼佳有馀。

行人日攀缘,岂知供我娱。

食笋

乃□惊躍玻璃寒,骨被顽甲流腥涎。

甦槁为穰功莫论,帝日报汝后澧蕃。

或居渭水或淇园,一派逃人荒砚湾。

劂后生子子生孙,头角崭然闯吾藩。

拂云力在数寸间,精液不当真味全。

祝融玄冥效骏奔,茭心基牙靦以惭。

竹叶与汝本同根,以膠投漆无间言。

当家清风酒乾坤,不敢涴以荤与羶。

书兴四首

时时溪上行,或与幽人遇。

手把一编书,共倚崖边树。

鹭近始暂飞,鱼惊却重聚。

佳景不待求,足熟自知处。

稚子爱相随,似亦耽幽趣。

送江天多之淮东梁县迎先尉公柩兼陈言行省二

淮县当年逼塞坦,乃翁采棒此县门。

馀威尚可消轩猾,故老应思识子孙。

几岁荒邱埋月冷,九秋丹旐逆风翻。

访求合有遗文在,归与乡闾共讨论。

送友人江和叔调闽海寂掾二首

莫叹经为掾,云霄自此初。

会能舒所蕴,且复试且馀。

黄叶山村雨,青灯竹几书。

平时学经济,谁不笑迂疏。

题王伯畏清心堂

记语简以遒,饶舌泄幽秘。

洗尽闤闠腥,阐此林壑气。

日予炯灵台,颇已窥彷佛。

声利汹金鼓,耳目易烽燧。

未用死灰渠,我道故自异。

耿耿终莫易,当如浊时水。

浊匪却而澄,浊自靡所寄。

子本不避俗,而俗若子避。

共袖剥啄手,为子成僻邃。

任物解外梏,冥心蕴真诣。

亦子谢尘嚣,亦不臞吾意。

岂但静所守,经世可如是。

页次:(14/15)
<< < 13 14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