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3—1702)江苏无锡人,字荪友。以诗古文辞擅名。康熙十八年,以布衣举博学鸿儒,试日仅赋一诗而出。授检讨,修《明史》,充日讲起居注官。迁右中允,乞归。工书画,有《秋水集》。 ► 111篇诗词

南乡子 捣衣

霜叶满城头。一片青砧万古愁。唯有啼痕点点在,衣褠。

夜夜随君宿戍楼。

误妾定吴钩。不是萧郎爱远游。条脱旋宽双杵重,封侯。

消得金堂几度秋。

始兴道中

曲江江势旧回肠,况复秋心对夕阳。林气带霜犹隐郭,水痕侵岸欲平樯。

红兰解作依人笑,紫桂重飘故国香。差幸此邦还有岁,未劳阴雨念南荒。

摸鱼儿 寿留仙

似仙源、桃花零乱,武陵一棹重驻。玉堂铃索花砖日,旧是先生游处。

愁如絮。消受尽、五湖烟月三湘雨。君恩再许。教领袖词流,双椽烛底,洒翰继迁固。

喜不改,张绪当年风度。柳弧依旧悬户。交疏月转传筹饮,坠遍玉河红露。

支机浦。早看取、七香车上山眉妩。离情休诉。只此恨重偿,双纹簟展,肯放早朝去。

醉公子

郊外青骢马。蹀躞垂杨下。怅望碧云重。夕阳莲叶东。

最是销魂处。禾黍离披去。远客易惊秋。风多莫上楼。

浣溪沙 其二

尽日风吹到大罗。金堂消息见横波。暖云香雾奈伊何。

犹是不曾轻一笑,问谁堪与画双蛾。一般愁绪在心窝。

望江南 其三

愁绝处,偏是记从前。鹦鹉关心留眼地,蔷薇垂泪送人天。

肠断竟无言。

孤负了,相见又依然。岂有计堪酬锦段,更无人与寄瑶笺。

消瘦也谁怜。

满庭芳 佛手柑

露质舒金,秋肌敛雪,可宜垂手亭亭。木奴愁绝,低首拜嘉名。

何事汉宫仙掌,轻移去、铅泪双零。浑输与、玉毫光里,一指證无生。

兜罗垂引处,春纤乍接,一样香清。正夜深寒浅,幽梦初醒。

问取散花人去,如花客、屈指谁争。还凭藉、慈云深护,长伴展金经。

一丛花 并蒂莲

画桡昨夜过横塘。两两见红妆。丝牵心苦浑閒事,甚亭亭、别是难忘。

澹月层城,影娥池馆,生小怕凄凉。

而今稽首祝空王。便落也双双。露寒烟远知何处,妥红衣、忽认馀香。

那夜帘栊,双纹绣帖,有尔伴鸳鸯。

小桃红 题汪蛟门礼部小照三好图

一曲山香舞。门外桃花雨。清醥浮来,玉山颓了,十眉愁妩。

最欺人、还道有心情,觅羽陵残蠹。

醒眼今何计。十丈东华土。偏只赢他,一编陈墨,商量今古。

更何年、二十四桥边,问吹箫人处。

金缕曲 澹人江村图

秋色萦怀抱。正缄来、房山新绘,江村缥渺。甲帐前头供奉客,尽日亲承天笑。

算纵有、长林丰草。除是功成头并白,赐明湖、一曲容归老。

见卵计,笑君早。

绿杨踠地平桥小。问丹青、枫江转处,阿谁归棹。万事后人吾分定,此计合教先了。

待重见、浊醪相劳。七十二峰湖上路,隔姚江、烟雨无多少。

眼底事,海鸥鸟。

菩萨蛮 其四 托兴

金钗钿合知何许。绿章红泪辞偏苦。岂必九重知。传看出众时。

可怜心独矢。自衒谁家子。龋齿复啼妆。折腰伊太狂。

秋日杂感 其二

秣陵宫阙旧神州,桃叶听歌记昔游。紫禁月沈琼树夕,沧江枫冷石城秋。

天门无复交仙仗,海气真成结蜃楼。总是兴亡千古地,莫教潮汐送闲愁。

临江仙 寒柳

无多烟雨旗亭路,为谁萦损风流。新来消尽两眉愁。

不知当日意,生怨隔红楼。

桃叶桃根同怅望,知他何处维舟。玉钩斜畔女墙头。

昏鸦栖不定,霜月满扬州。

菩萨蛮 题乔无功万书园小照

湘帘棐几浮新绿。香缄燕尾同心束。舒卷不曾闻。名山咫尺间。

好添图外意。新样元和字。回笔画双蛾。春风乐事多。

浣溪沙 其三

窣地潜窥近画阑。玉人心性得应难。全身今日付郎看。

倚处暗听莺语怯,携来私讶玉纤寒。莫教人事更摧残。

页次:(3/8)
<< < 2 3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