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庵暮归

绿蕉阴下绕斑衣,饭了从容到夕晖。

老子才携筇杖去,孙儿各捧竹团归。

林正惠公挽词

去国名逾重,还朝道益尊。

清虚怀骨骾,严冷带春温。

公绰真无慾,臧孙尚立言。

骑箕虽永隔,精爽俨如存。

寄题张法曹瞻云轩

张侯名轩意可知,如登太行看云移。

我虽未得登轩墀,不鄙要我巴人词。

尔时膝下遨以嬉,欲斵数语语不随。

娱侍东嘉乐无涯,官舍偪仄亲不怡。

安舆相将甬水湄,日日东望劳支颐。

秋风得檄欣星驰,归拜亲下聊信眉。

官事有程不得违,欲去故国行迟迟。

重来橘柚黄金垂,霜著新蟹双螯肥。

海鱼甘鲜一尺围,欲奉色养春为期。

瞻云之思今同之,慨然落笔成新诗。

人閒至乐在庭闱,何用自缚微官为。

君方欲解左顾龟,我亦日思投檄归。

相望百里俱莱衣,从他天外闲云飞。

冀北马群空诗

冀北虽多马,知惟伯乐工。

只因良种去,便觉举群空。

过视千蹄众,先收八骏雄。

谩闻余布野,无复见追风。

骐骥方奔逸,驽骀岂混同。

傥非承一顾,鸣意孰能通。

蕉庵清坐

薄晚归来烟已苍,蛮蕉一叶障斜阳。

不须久住潭潭府,始觉山林兴味长。

姜秘监挽词

久闻政绩最淮淝,鄮岭循良亲见之。

梓里尚遗前日爱,棠阴还长旧年枝。

钓璜方兆非熊卜,曳杖俄兴梁木悲。

千里佳城空望断,他时归哭岘山碑。

寄题高汝一少卿识山堂

庐山之高谁不识,欲识其真了难得。

往来山中最亲切,岭为横看峰是侧。

曾从彭蠡望山外,识得山南昧山北。

山体如如本不动,人苦求之愈多惑。

君今一堂据湓城,香炉五老皆嘉宾。

莫问后前与向背,面目还君多识真。

君今与山如故人,慎毋忽作白头新。

堂中燕坐静且寿,君其於此知吾心。

寄题王以道兰墅

百卉生深林,无人皆自芳。

楚骚发妙意,惟兰乃能当。

我欲效潞公,賸种坡之阳。

不须强披拂,风来味愈长。

君乃先为之,滋畹双雁乡。

正欲生阶庭,聚书教诸郎。

父子自同心,久之不闻香。

老我行西归,一造君子堂。

勉哉笃义方,双雁看高翔。

读范吏部三高祠堂记

三高之风天与高,三高之灵或可招。

小山以后无此作,具区笠泽空寥寥。

几从垂虹荡双桨,寓目沧浪独怊怅。

笔端不倒三峡流,欲遽招之恐长往。

前身陶朱今董狐,襟抱磊落吞江湖。

瑰词三章妙天下,大书深刻江水隅。

我来诵诗凛生气,若有人兮在江水。

扁舟独钓脍鲈鱼,茶灶笔床归甫里。

先生固是丘壑人,只今方迫功与名。

谢公捉鼻恐未免,便看林薮生风云。

他年事业满彝鼎,乞身归来坐佳境。

不嫌俗士三斗尘,容我渔蓑理烟艇。

八月十四日携家泛月次韵

稍先一日我中秋,行遍芙蓉与菊洲。

作意安排却非适,不如乘兴径行舟。

页次:(77/91)
<< < 76 77 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