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全部文章
  3. 白居易:学霸其实很可爱

白居易:学霸其实很可爱

​​

新片《邪不压正》在影院上映,短短几天,豆瓣评分从8.2飞流直下降到7.1,在网上引起极大争议。死忠粉认为姜文电影一如既往地高逼格深内涵,觉得不好的人纯粹是夏虫不可语冰;反对者则认为电影的首要任务是把故事说好,这部电影承载的太多,说的人话反而太少。

艺术是主观的事情,但艺术不应有藩篱。今人的作品,再讲究引经据典,又怎比得上古人的诗词?而事实上,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一位名满天下的诗人,不惜将自己作的诗读与村头老妇听,若老妇不懂,就一再批改。他用传世的数千首极具审美价值而又朗朗上口的诗文告诉世人:艺术,从不画地为牢。

这位诗人,正是白居易。与李白、杜甫齐名的他,给我们留下的最初印象,大抵就是收录在初中语文课本里的《卖炭翁》了。通过《卖炭翁》,成功勾勒出了作者一幅忧国忧民的形象,白发苍苍,一脸正色。

纵观白居易生平,他也确实是一个标准的学霸人设:自幼聪明好学,29岁中进士,此后官运即便说不上亨通也绝对是顺风顺水。早年是宰相候选人(翰林学士),退休前是太子少傅。一辈子唯一的政治污点是因为为被遇刺的宰相武元衡仗义执言,被人抓住机会参了他一本,被贬为江州司马——没有错,就是《琵琶行》里面那个泪湿青衫的江州司马。今天的我们读着《琵琶行》,颇有痛惜诗人沦落天涯之叹,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惨——一来江州并非岭南那种荒蛮之地,二来江州司马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芝麻绿豆官,放在今天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地级市的副市长兼公安局长(此处可脑补一下祁同伟)。而且这位江州司马并没有沦落天涯很长时间,三年后,他被升为忠州刺史,又过了一年,被调回长安。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武元衡的八卦:此人是武则天堂兄弟,不仅能做官,还能写诗,更难得的是颜值高,甚至被人誉为“唐朝第一美男子”。他和白居易不仅同朝为官、诗文相和,甚至还可以说是情敌——相传武元衡和白居易都喜欢薛涛,但从薛涛写给武元衡的诗看来,显然白居易没占到什么便宜。

被宪宗任命平息淮西叛乱的武元衡死于与淮西有勾结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谋划的刺杀,但当时的朝廷上下却呈现出不约而同的缄默。一方面藩镇的力量过于强大,乃至在朝中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决心削藩的宪宗心目中,他的首要目标是先解决明面上的淮西。在这样不谋而合的沉默中,白居易却显得如此不合时宜却又如此坚定地跳出来,连续上书力主严惩凶手。暗流涌动的中唐,内有牛李党争,外有藩镇割据,一直用才华而非权谋为自己开路的白居易也许并不明白外面的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当他看到不平的事情,他能够大声说出来——这是不对的。这就是读书人的可爱,这样的可爱,古今有之。

白居易是可爱的,他的可爱在于,无论是作诗还是做人,他都从未给自己设下一道固步自封的藩篱。作诗他要作到让匹夫走卒都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做朋友他敢于为一个情敌冒天下之大不韪仗义执言;《长恨歌》写的不过是50年前的事(脑补你在乾隆年间写雍正宫闱秘史的下场)而他挥笔而就;大好学霸也从不端着,还写下“春同樊素一时归”这样的句子怀念自己养过的歌伎。他晚年结识了比自己小了整整四十一岁的李商隐,因为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他跑到李商隐家说若有来生,他愿给李商隐做儿子。白居易去世那年李商隐儿子出生,竟果然起了个小名叫“白老”。

白居易晚年一直过得不算差,不同于唐朝诗人晚年穷困潦倒的普遍印象,白居易晚年一直官居三品以上,游山玩水,写诗蓄伎,去世后宣宗李忱甚至亲自写诗悼念他。这个纷乱、复杂、渐渐步入黑暗的时代似乎丝毫没有在他身上留下烙印,或许是运气,但我更愿意相信,是他性格里的可爱,让他始终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原创声明

该内容为本站原创,著作权归本站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本站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