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全部文章
  3. 丽娘再世,黛玉前生——明代才女冯小青的诗意人生

丽娘再世,黛玉前生——明代才女冯小青的诗意人生

一直想写写冯小青,却苦于没有能与她相配的心境。终于等到,秋天来了,人也慢慢静下来。又可以享受着午后的阳光,而不会觉得燥热,也可以慢慢地讲一讲冯小青和那些年的少女梦。

十二岁读《红楼梦》,就爱上了林黛玉,喜欢她纯粹透明的心灵。十八岁看《牡丹亭》,又迷上了杜丽娘,爱慕她生生死死的痴心。多年以后,遇到了冯小青和她的诗,才恍然明白,原来这世上真正有过这样一个诗意的女子,她是丽娘的“再世”,又是黛玉的“前生”。

“世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也许是中国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她对冯小青的一生影响重大。

杜丽娘身为相府千金,一举一动都要严格符合淑女的规范,就是在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要被父母训斥。可是这些都掩盖不了她对美好的追求。

十六岁这年,春日融融,杜丽娘偷偷走出闺房,私自游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美景唤醒了她的青春。游园回来,在房中午睡,梦中与一名年少书生柳梦梅相爱。柳梦梅那一句“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让丽娘为之心魂荡漾。

醒后,杜丽娘竟深深爱上了梦中的那位书生。她重返花园,却只见物是人非。“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 终日寻梦不得,杜丽娘相思成疾,郁郁而终。

同时,岭南书生柳梦梅也做了一梦,醒后他追随着梦中的踪迹,不远千里来到了临川的杜府花园。梅花树下,牡丹亭边,一切都似曾相识。偶然间,他拾到了杜丽娘生前的自画像,从此柳梦梅每天对着画像呼唤丽娘。终于,他们的真情感动了阎罗判官,使得杜丽娘还魂复生。经过一番波折,有情人终成眷属。

冯小青是《牡丹亭》的痴心粉丝。她也经常在闺中捧读此书,读到凄婉处,常常泪湿鲛绡。“我只道感春兴怨,只一小青。岂知痴情绮债,先有一个丽娘。”与杜丽娘相似,她也是正当青春妙龄,就含恨死去,在她的遗稿中发现有一首这样的绝句:

怨题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从这首小诗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女子,在冷雨敲窗的深夜,百无聊赖之中,挑灯捧读《牡丹亭》,以泪洗面,伤心沉醉的模样。她一定是从杜丽娘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心迹:《惊梦》的痴情缠绵,《寻梦》的爱而不得,《拾画叫画》的相知和感动……哪一出不让她肝肠寸断?或许有那么一个瞬间,她也恍惚以为戏文中的杜丽娘就是自己的前世吧。

“愿为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

冯小青究竟为什么对《牡丹亭》一书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联系她的身世,就不难明白。

冯小青,本明冯玄玄,字小青,明万历年间南直隶扬州人。祖上曾随朱元璋东征西战打下江山。父亲任广陵太守,母亲是一位女塾师。冯小青从小饱读诗书,天资聪慧,能诗善画,妙解音律。可叹命运难测,在靖难之变中,因为她父亲坚决维护建文帝,在燕王朱棣继位后,冯家全家获罪入狱,株连全族。

冯小青因为年幼,幸免一死,但她已不是世家千金。后来,在一次元宵灯会上,遇到杭州富豪公子冯生,二人共猜诗谜,心意相通,一见钟情。不久,小青被纳为妾室。

本以为风雨中遇到知心人,可以终身托付,谁料想婚后又受到善妒的大妇的百般凌辱和折磨。迫于嫡庶之分,小青不敢反抗,只寄希望于冯生能保护自己。可悲惨的是,冯生自己也摄于正妻的压力,别说保护小青,到了后来竟是连见小青一面也极难了。小青被逼迁居孤山别业,与心上人分处两地,难得一见。在孤独忧闷之中,她愁眉不展,度日如年。

一日春光明媚,小青来到西湖边,一时有感,默占一绝云:

  稽首慈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天。

  愿为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

游到林和靖故址,看见眼前疏林夕照,黯然泪下,幽怨满怀,又占一绝云:

  春衫血泪点轻纱,吹入林逋处士家。

  岭上梅花三百树,一时应变杜鹃花。

从此,小青把满怀忧愤之情每每寄托在诗词之中。诗词最终成全了她,但也加深了她的忧郁愤懑之情。她或者对花对月自言自语,或者临池自照顾影自怜。最终凄怨成疾,命画师画像自奠而卒。临终之前,她将自己的画像和诗集托人带给冯生,可惜不幸也被大妇一把火烧毁。

冯小青一生酷爱《牡丹亭》,她的人生也确如《牡丹亭·题词》所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为情而死,自然是事实,那么为情而复生,是否只能是传奇故事呢?

“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在一百年后,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是不是确实有意让这样的一个传奇女子冯小青,作为女主角林黛玉在小说中复活,我们不得而知,可是却有太多的线索把这两位痴情女儿联系起来。喜爱她们的读者,也许都愿意相信,冯小青正恰似林黛玉的“前生”。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有这样的描写:黛玉在第一次葬花之后,走过梨香院,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那《牡丹亭》艳曲“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使黛玉“感慨缠绵”,“不觉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站立不住”,“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想这情景,与当年十七岁的冯小青何其相似?

此外,二人相似之处还有很多。

名字和家世

曹雪芹给笔下的人物取名,都是含有深意的,何况林黛玉这样重要的主角。“黛”的意思是青黑色;而冯小青,名玄玄,字小青,也同样是青色黑色。“玄”的本意就是黑色。

冯小青出身是世家千金,父亲是广陵太守,后来遇难落魄;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任两淮巡盐御史,母亲原是贾府的小姐,后来父母相继离世。更“巧合”的是,二人从小长大的地方都是扬州。

幼年奇遇

冯小青十岁那年,来了一个化缘的尼姑,见小青聪慧,非常喜爱,有心想要考考她,于是诵读了一篇《心经》,小青听过一遍,便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尼姑听后并没有赞许,反而担忧,对她母亲说道:”这孩子早慧福薄,让她作我的弟子吧。“不过小青的母亲并没有应允。

林黛玉自落生就有“不足之症”,娇娇弱弱,从会吃饭起就吃药,但是仍不见好。在她小时候,家里来了一个化缘的和尚,也劝她父母舍她出家,她父母不以为然。和尚摇头叹息,留下一句话:要想平安,除非一生不流眼泪,不见外人。

寄人篱下

二人幼年境况相同。冯小青是因为全家遭难,寄住在友人家中;林黛玉是因为父母相继离世,被接到了外祖母家。都是不得不寄人篱下的孤女

更为相似的是,冯小青寄住在朋友家,与冯家公子冯生一见钟情;林黛玉寄住在贾府,与贾府的少爷贾宝玉相知相爱。

悲剧性格

冯小青虽然孤芳自赏,但是难免性格软弱,从小家庭遭遇不幸,便常常哀叹伤怀。嫁给冯生之后,惨遭悍妇折磨,更是每天自怨自艾,最终忧郁成疾。

林黛玉的性格同样柔弱,一是从小抱病,有“不足之症”。二是后来遇到了宝玉,“不是冤家不聚头”,更是每日里凄凄哀哀,动不动就悲伤哭泣。

其实,“还泪”的因缘,又何止黛玉一人而已!

才高命短

两位都是才华出众,精通诗律。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才是公认最高的,大观园诗社当比赛中,她就多次夺魁。冯小青也是公认的才女,诗词无数,后人将其诗词编著成《冯小青词选》。

除此之外,不知是否有意而为,《红楼梦》中林黛玉有一句诗,与冯小青诗极为相似。第八十九回中有一段文字:

那黛玉对着镜子只管呆呆的自看,看了一回,那泪珠儿断断连连早已湿透了罗帕。正是”瘦影正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而冯小青诗有:

新妆竟与画图争,知在昭阳第几名?

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仅差一字,当不是巧合?

二人如此高才,却又短命。冯小青离世时只有十八岁,林黛玉魂归离恨天,最多也不过十六岁。

也许才高早慧,真的未必是一件幸事。

原创声明

该内容为本站原创,著作权归本站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本站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