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全部文章
  3. 祭月、赏菊、食蟹、饮酒——《红楼梦》里的中秋节和中秋诗

祭月、赏菊、食蟹、饮酒——《红楼梦》里的中秋节和中秋诗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无论是除夕、端午,还是清明、芒种,各种传统节令在小说中都有描写。中秋将至,让我们随着三百年不变的月色,走进《红楼梦》,来回味那些年中秋之夜的美妙诗句,来看一看小说中的人物在那些中秋夜里的哀乐悲欢。

《红楼梦》第一回,就写到中秋之夜,落魄书生贾雨村,团圆之夜漂泊异乡,却仍是满腔抱负,对月吟诗便脱口而出: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也正是这首诗,让他的高邻甄士隐对他刮目相看,不但请他到家中饮酒吃蟹,还特地资助他进京科考的盘费,为贾雨村日后在官场上飞黄腾达开启了一扇大门。这首诗也许不仅仅是抒写贾雨村一人的抱负,同时也是在故事的开篇营造出了一种飞腾的气象。若不如此,又怎能完整地展开“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红楼一梦呢?

梦中的繁华,觥筹交错的酒宴,要到第三十八回的那个秋天,才隆重上演。虽然这里没有明确写到中秋节当天,但是那赏菊吃蟹的描绘,俨然是一幅中秋节的风俗画。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大观园里的女孩儿们,在海棠诗社之后,余兴未尽,经薛宝钗出资谋划,由史湘云做东,邀请贾母等人进大观园观赏桂花,大摆螃蟹宴,并且作菊花诗、赋螃蟹咏。

中秋食蟹是由来已久的习俗。每年中秋之时,螃蟹黄满膏肥,是最佳的品尝时机。古人食蟹讲究颇多,《红楼梦》这回的描写细致入微,恰似一部“食蟹经”。

螃蟹性寒,须以热性的酒、姜来配,方不伤身。王熙凤在给贾母、宝玉剥蟹肉时,就命人“把酒烫的滚热的拿来。” 贾母吃罢,嘱咐湘云:“别让你宝哥哥林姐姐多吃了。”又嘱咐湘云、宝钗:“你两个也别多吃.那东西虽好吃,不是什么好的,吃多了肚子疼."果然,林黛玉身子弱,禁不起这寒凉:“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宝玉忙令人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黛玉饮了酒才好了。

螃蟹气味最腥,沾在手上很难去除。有一种方法是用紫苏煮水来洗手,此外贾府还有专门的配方:王熙凤在螃蟹宴开始之时,就命小丫头们去取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预备洗手。洗过之后,想必一定是满手清香了。

饮酒食蟹,也少不了吟诗助兴。抛砖引玉的自然是贾宝玉,一首诗引来林黛玉的讥笑:“这样的诗,要一百首也有。”最终还是薛宝钗的《螃蟹咏》被评为压卷,以小寓大,讽刺世事: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中秋节也是赏菊、咏菊的时节。重阳将至,菊桂飘香,阖家共赏,花好月圆。贾母等人应邀赏了桂花,而宝玉和众姐妹这一群“诗人”到底文雅,早已约好诗社,作诗咏菊。此前,宝钗和湘云连夜商议已定,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拟出十二个题目来,《问菊》、《访菊》等等,不落俗套。吃过螃蟹宴,一个个锦心绣口,挥毫作诗。林黛玉不假思索,三首菊花诗一挥而就,轻松夺魁。其中《咏菊》是公认的第一: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这是三十八回的秋天,菊黄蟹肥,吟诗作赋,好一幅秋日红楼的富贵图。

美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番热闹之后,渐渐暮气已现。《红楼梦》中描写最为详尽的一次中秋节是在第七十五至七十六回。这里作者用了很多笔墨,为我们展现了二三百年前过中秋节的风俗。

首先是亲友互赠月饼、西瓜等礼品:“次日起来, 就有人回,西瓜月饼都全了,只待分派送人……(尤氏)一一分派遣人送去。”第二天,贾母告诉贾珍:“昨日送来的月饼好,西瓜看着倒好,打开却也不怎么样。”

另一个重要活动是祭月。俗语说: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祭月活动全部由女性参加。七十五回有对祭月过程的描写:月亮上来之后,“园之正门俱已大开, 吊着羊角大灯。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 不可形状。地下铺着拜毯锦褥。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家人团圆的主要形式就是家宴。为了团圆,能到场的家人都应到场,就连平时最繁忙的贾政也到了。而且“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为了营造气氛,还要进行游戏,击鼓传花、讲笑话等等。

中秋家宴之余,当然还少不了听曲赏月。贾母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 “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与荣国府相应,宁国府由于有孝,不准过中秋,八月十四夜赏月也有乐曲为伴。

中秋之夜,原本应该充满阖家团圆,欢乐畅快的情调,而曹雪芹笔下的这一年中秋,却是暗暗奏响着末世的“悲音”,“品笛感凄清”、“联诗悲寂寞”。不但有月色清冷,笛声幽怨,就连林黛玉、史湘云这两个异姓女孩的诗中,竟也出现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样悲凉颓丧的惊人之语。

中秋节,自始至终都是《红楼梦》的大关节所在。就像秦可卿离世时给王熙凤托梦所说的:“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曹雪芹在这轮银蟾光满的中秋之月背后,深藏的是对家族衰亡、人生无常的一声长叹。

原创声明

该内容为本站原创,著作权归本站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本站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