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全部文章
  3. 路边小贩叫卖的台词,哪一句令你印象最深刻?

路边小贩叫卖的台词,哪一句令你印象最深刻?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路边的喇叭反复喊着,于是你鬼使神差地凑近,想看看里面究竟在卖什么东西,为什么人们熙熙攘攘地都在往里挤?这就是叫卖声的魅力,用语浅白,但是却有十二分的吸引力。

小时候最常听到的就是小贩们的叫卖声,他们走街串巷,操着最简单的几句话,愣是在十里八乡混了个耳熟。“磨剪子嘞,戗菜刀……”尾音一定要拉得长长的,像是曼妙的歌曲,听那声音停了,必定是生意上门了,过了一会儿再响起,渐行渐远。“冰糖葫芦,又大又甜的冰糖葫芦!”只这一句,小朋友们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向爸妈索要了几角零钱慌忙冲了出去,那卖糖葫芦的就站在街角,身边已经簇拥了一圈儿小朋友,红红的冰糖葫芦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

炎炎夏日,暑气蒸腾,屋外适时响起:“来吧来吧,本地西瓜,不甜不要钱!”旁边老爸已经拿着蛇皮袋出去了,转眼回来,一颗颗圆滚滚的西瓜从袋子里滚出来,夏日的闷热就这样一扫而空。秋末冬初,寒意袭人,隔一阵儿就响起一声“炮”响,就把各家各户“炸”了出来,原来是那个爆米花的老爷爷来啦,他身边的扩音器里还反复放着:“爆米花咯!爆米花咯!

在所有贩夫走卒的叫卖声中,北京可以算是最有地域特色的了。老北京管“叫卖声”作“吆喝”,已经去世的臧鸿老先生就曾被称为“吆喝大王”,他积累收集了170多种吆喝声,为《伤逝》、《开国大典》、《四世同堂》等几十部影视剧配过音,每当有老字号新开张,大家也会请他去吆喝两嗓子,纯正的京腔儿配上富有地域特色的曲词儿,臧老硬是将“吆喝”转化成了一门艺术,让人们在吆喝声中体会到那逝去的质朴岁月。

二十多年前的春晚上,郭达和吴刚的小品《卖大米》,嘹亮的“卖大米”叫卖声,一直到现在都让看过的人记忆犹新,传统相声中现在还保留着一些“吆喝”的元素,相声《卖估衣》里就有吆喝的活儿,07年相声春晚上张鹤伦的相声《一声吆喝》至今也让人捧腹。

然而在时光的变迁中,吆喝声也终于染上了现代化的气味,从质朴婉转变得花里胡哨。长大后,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大概是街边店铺隔三岔五的放血大降价。“原价一百九十九元的,现价只要九块九!”“本店因经营不善,即将破产,所有物品一律十元,十元十元,只要十元!”“清仓大甩卖!最后一天,最后一天啦!”低价绝对是绝好的营销手段,这样的叫卖声当然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顾客,然而偶然回看,哎?怎么说着“破产”的店开了已有小半年,说着“最后一天”的店仿佛永远到不了最后一天,叫卖声在不知不觉中竟成了我们生活的另一番笑谈。

一位华侨王老先生听了现在的叫卖声,也不无感伤地摇着头说:“没那味了。50多年前的吆喝像唱曲一样。现在要想再听,只有去听相声了。”

原创声明

该内容为本站原创,著作权归本站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本站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